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本市农业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精神,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特发布2025年第二批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申报指南。
一、指南内容
1.种业产业链。围绕种业自主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目标,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专题一:育种技术创新
(1)矮生番茄育种新底盘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主要任务目标:挖掘并鉴定调控植株微型化、代谢合成环境的关键基因2-3个,创制4种以上株高可控的矮生番茄高代亲本或新种质10份,较亲本在发育、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筛选和创制品质(番茄红素含量)、抗逆性(高温、干旱)、抗病性(早疫病、灰霉病)等方面具有突出表型的番茄高代亲本或新种质10份,形成高效性状剔除技术体系。(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2)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ToBRFV)抗性基因的挖掘及种质创制。主要任务目标:定位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抗病基因1个,开发相关分子标记1-2个,建立番茄褐色皱纹果病毒抗性筛选体系1个,创制抗(耐)性新种质3份,配制小果型抗性组合1个,单果重20-25g,可溶性固形物大于11%,较主栽品种不降低产量和品质,并兼抗其它主要病害2-3个。(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3)中华绒螯蟹全雄育种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任务目标:筛选中华绒螯蟹雌雄性别分化的关键基因1个,建立“伪雌幼蟹”诱导和鉴定的技术体系,获得能够正常交配的“伪雌亲本(基因型为ZZ)”≥50只,蟹种阶段雄性率≥98%。(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4)耐氨氮速生型罗氏沼虾分子育种关键技术创新。主要任务目标:建立与耐氨氮、生长性状相关的罗氏沼虾液相芯片基因分型技术体系及分子育种技术体系,选育耐氨氮速生型罗氏沼虾至F5代,生长速度比市场常见品种或品系提高5-10%,抗逆性能指数提升5%,完成具完全知识产权的罗氏沼虾国审良种申报,在上海市建立3个新品种试验示范点,亩产量比常见品种提高10%以上,推广新品种养殖1万亩。(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专题二:种质资源创制
(5)印度南瓜高淀粉含量分子标记开发和应用。主要任务目标:建立印度南瓜高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数据库,明确性状遗传机制,开发与高淀粉含量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选育出1-2个淀粉含量为40%(干质量)以上的南瓜新品种(品系),并通过认定。(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6)早熟大粒葡萄新种质创制与中试应用。主要任务目标:选育早熟大粒葡萄新种质2个,成熟期为6月下旬至7月初,果粒9-10g,可溶性固形物16%以上,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建立面积不少于20亩新种质中试基地。(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7)上海水牛保种群建立及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任务目标:在现有种群基础上,引进良种上海水牛不少于20头,形成核心群三代内无血缘关系的家系数量不少于6个,基础公牛不低于12头,基础母牛不低于150头。补充活体资源不低于15头,制作冻精1500剂、体细胞200份、冷冻胚胎50枚。开发1套适用上海水牛保种场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形成上海水牛个体纯度、遗传结构和流行病学调查在内的保种效果评价报告,通过市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验收,布病和结核病达到疫病净化标准。(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8)团头鲂(鳊鱼)耐低氧抗病新品种培育。主要任务目标:培育耐低氧且抗病的团头鲂新种质1个,较现有良种耐低氧能力提高15%以上,抗嗜水气单胞菌成活率提高10%以上,筛选并鉴定耐低氧-抗病相关的关键基因或调控元件2个,建立耐低氧、抗病关键性状育种技术规程1套,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9)基于生殖干细胞移植的超雄长吻鮠快速创制。主要任务目标:获得XY型生理雌鱼亲本100尾以上,性逆转成功率60%以上;获得YY型超雄大规格苗种(5-8 cm)2000尾,单雄养殖平均规格(体质量)比常规雌雄混养提高20%。建立雌激素诱导、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体系,形成长吻鮠超雄快速创制技术规范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建立1个“超雄鱼创制-精准育种-规模化繁育-产业化应用”全产业链技术应用场景。(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2.种植业产业链。围绕种植业绿色转型与产能提升目标,助力种植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专题三:高效生产技术
(10)崇明陈皮资源挖掘培育与优质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任务目标:筛选适宜崇明地区陈皮原料的柑橘的优质品种1-2个,形成适用于崇明陈皮加工工艺及技术标准2个,产品标准2个,形成示范性SOP文件。研制崇明陈皮产品2个,风味品质达到市售要求,橙皮苷含量达到2.7%以上,含水量控制在13%以内,申请专利2项。实现年产量5吨以上,产品优质率较实施前提高20%,年产值达到200万元,实现利润40万元。(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3.蔬菜产业链。围绕蔬菜高质量发展目标,推进农业提质增效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四:农产品品质提升
(11)近常温下主要绿叶菜保鲜方案的研制与应用。主要任务目标:研制近常温下显著延缓采后品质劣变的保鲜技术体系,实现采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新鲜度指标下降分别不超过10%、20%、30%;建立不同品类/品种/季节生产的绿叶菜采后2小时内的新鲜度指标,制定大宗绿叶菜保鲜团体标准,实现不同品类绿叶菜销售端新鲜度≥采后2小时新鲜度指标的70%;在2个包装/储运中心和5个保鲜示范销售点应用,与常规冷链储运相比,能耗减低50%,与非冷链相比,减少生物量耗损30%以上,日处理能力达到100吨。(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4.畜牧产业链。围绕畜牧兽医绿色安全发展需求,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与生态可持续发展。
专题五:疫病防控
(12)人畜共患病原核酸多重微阵列反应技术研究。主要任务目标:开发新型检测平台,实现一次性检测样本通量60份以上,一次性检测指标20个以上,单个指标检测成本控制在5元以内;针对人畜共患病病原及致病微生物,建立核酸微阵列反应的高通量检测方法,实现检测灵敏度10拷贝/反应,与荧光定量PCR相比检测一致性95%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5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13)基于冠状病毒主蛋白酶靶点的猫传染性腹膜炎(FIP)药物的研发。主要任务目标:研发形成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猫冠状病毒候选药物。开展候选药物的体外活性验证,获得明确的EC50、CC50及选择性指数(SI)数据,确认其对FIPV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获得健康猫探索性药代动力学数据包,明确Cmax、Tmax、AUC、t1/2等关键参数,初步评估药物的吸收与代谢特征。完成短期安全性评价,明确候选化合物的可耐受剂量范围(MTD/NOAEL)。获得靶动物有效性初步数据,验证药物在感染猫模型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形成可用于注册申报的关键研究报告。建立口服制剂处方与质量标准初稿,形成具备成药性及注册可行性的前期研发基础。申请发明专利1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14)溶瘤细菌应用于动物肿瘤治疗的技术研发与评价。主要任务目标:创制一个溶瘤菌平台,构建动物实体瘤靶向基因递送技术。获得通过工程化改造的溶瘤细菌2-3个,并建立稳定的溶瘤细菌制备工艺。完成溶瘤细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疾病控制率(DCR)达65-70%。制定溶瘤细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申请专利1-2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专题六:营养调控
(15)乳源功能性营养成分提升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主要任务目标:在2个示范牧场(荷斯坦牛、娟姗牛各1个)开展乳源功能性营养成分提升研究,实现牛乳功能性寡糖总量150mg/L以上、功能性乳脂120mg/L以上、骨桥蛋白100mg/L(牛初乳水平)、活性肽1mg/L、褪黑素50pg/mL以上,全年波动控制在10%以内。建立5类乳源功能性成分精准定量检测方法,回收率≥80%、RSD≤10%,灵敏度较传统方法提高5%-10%,检测时间减少10%。申报行业或团体标准2项。编制《乳源功能性营养成分含量和健康效益相关性白皮书》1套,明确5类功能性成分的膳食有效剂量、安全阈值等,申请发明专利1项。(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5.智能农业产业链。围绕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需求,推动设施农业向数字化、精准化、低碳化方向转型,助力农业产业链效能与质量双提升。
专题七:智能装备研发
(16)植物组培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主要任务目标:研发一台能够精准识别植物状态、自动实现植物无菌组培操作的机器人,具备系统获取语料数据、深度学习、具身模型进化等功能。复杂场景下机器视觉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95% (重叠苗株识别成功率≥85%)。双机械臂协同操作精度切割位置误差≤0.4mm,双臂协同定位偏差≤0.2mm,双机械臂协同动作同步率≥95%,移培成功率≥90%。集成全流程自动化系统,单株操作时间≤12秒,可连续运行稳定24h以上,使用寿命≥ 5年。(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17)叶菜生产全程机器人化研发与示范。主要任务目标:研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叶菜生产全程机器人化装备样机4套,包括:耕耘机器人(实现耕、整、起垄、施肥联合作业)、移栽机器人(实现无人化取苗与精准栽植)、植保机器人(实现精准变量施药/肥)、采收机器人(基于仿形底盘与卷膜式收割,实现无人化自主采收),实现从耕整到采收的全程无人化作业示范应用,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升3倍以上。建立叶菜生产全程机器人化作业核心示范区1-2个,累计示范应用面积不少于200亩。实现作业垄面单平方平整度误差≤2cm,施肥均匀度≥90%;单次装载菜苗≥8000棵,栽植成功率≥95%,成活率≥95%;药肥节省率≥30%,雾滴覆盖均匀度≥85%;采收成功率达90%以上,损伤率低于5%。(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2年)
(18)智能温室设施装备通信一体化集成协议研究。主要任务目标:研发出智能温室通信服务总线系统,系统可用性>98%,响应率>98%,新设备安装配置通信协议时长低于10分钟。研发协议适配硬件模块,支持水肥一体设备、各种传感器、补光灯等不少于20台套市场已有设备;构建温室智能设备生态链,标准协议覆盖不低于5个厂家设备,在不少于3个示范应用场景部署、试运行,实现稳定运行,提升综合效益,降低设备更新、接入成本。(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19)设施温室智慧灌溉系统及国产化装备替代研发与示范。主要任务目标:形成1套完全国产化、可独立部署于设施温室的智慧灌溉闭环成套系统,核心装备实现100%国产替代,支持标准接口、轻量化运维、脱离环控系统独立运行。在本市主要涉农区建立3个核心示范基地,累计示范应用面积500亩,与传统定时定量灌溉模式相比,单位产出节肥率≥30%、节水率≥35%、氮磷外排负荷削减≥95%、灌溉余液回用率≥50%。申请发明专利5项。(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专题八:智能管理
(20)番茄外观-营养品质AI视觉检测与精准管理技术集成示范。主要任务目标:通过果实品质检测,构建品质数据库和预测模型,开发AI视觉在线检测系统,实现一台智能体设备完成原位检测,不设置单独的分选线,巡查后直接指导采摘入库等环节,100%全覆盖检测,AI分选检测速度≥5果/秒。同时该智能体设备搭建AI传感器,并与物联网基础设施联动,开发番茄生理AI大模型指导水肥、环控、植保、农事等管理,形成“感知-决策-执行”的闭环应用系统,实现节水15%以上,氮肥利用率提升至50%,叶面病害识别准确率≥90%,早期预警响应时间<5分钟。为番茄生产制定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AI管控”标准化解决方案。(资助额度不超过3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4年)
6.水产产业链。围绕水产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水产行业向智慧化、生态化方向转型升级。
专题九:生态养殖技术
(21)基于品质调控的墨瑞鳕工厂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任务目标:筛选墨瑞鳕2个与应激或生长相关基因,2个与肌肉品质相关代谢物;解析2种核心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组调控肉品质的作用机制,墨瑞鳕肌肉中土臭素和二甲基异莰醇检出值均≤20ng/kg肌肉鲜重;形成墨瑞鳕工厂养殖生境多参数协同调控技术体系;建立1个关键技术核心示范场景,2个推广应用场景。申请发明专利2项。(资助额度不超过2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22)一蟹两虾接力式套养模式开发与应用。主要任务目标:建立一蟹两虾接力式套养核心基地1个,面积30亩,示范推广养殖100亩。核心基地河蟹亩均产100kg,大规格(雌蟹150g、雄蟹200g)比例达到75%以上,亩均增产罗氏沼虾40kg、日本沼虾30kg,综合产值提高4000元/亩;示范推广河蟹亩均产80kg,大规格比例达到70%以上,亩均增产罗氏沼虾35kg、日本沼虾25kg,综合产值提高3700元/亩。开发多功能配合饲料配方1个,制定一蟹两虾接力式套养技术操作规程1项,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件。(资助额度不超过100万元,实施期限不超过3年)
上述科技创新9个专题总计支持22项。
二、申报须知
(一)申报要求
1.主持申报单位应是本市注册登记的法人或其他组织,其他国内法人或组织可作为协作单位参与项目申报。行政单位原则上不得申报。
2.鼓励产学研联合,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合作社与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联合申报。单个项目参加单位数量一般不超过5家。
鼓励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科技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后,到企业、合作社等聘用单位以非项目负责人身份参与项目申报,并提供所在单位、聘用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3.申报单位应具有一定的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具有与项目内容相关的专业研究团队、研究开发设备设施等基础条件。有健全的科研、财务、资产管理制度。
4.项目申报经费应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确定,非定额申报,申报财政支持经费总额不得超过经费控制数。
5.项目负责人须为主持单位正式在职人员,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以企业、合作社主持申报的项目负责人条件可适当放宽,但须为该单位行政或技术负责人。
存在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担任项目负责人:
(1)已主持2项在研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
(2)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逾期未验收或3年内有项目验收未通过;
(3)距离退休月数少于项目实施月数;
(4)受聘到企业、合作社参与项目申报的科研院所、高校、技术推广等单位科技人员;
(5)被列为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市农业农村委科技项目申报资格的项目承担者。
6.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申报2025年度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不得超过1项。
7.主持申报企业、合作社须注册成立一年以上,并提供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原件一份(具体申领方式可关注“上海征信查询指南”微信公众号查询)。
8.项目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参与人应遵守科研伦理准则和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相关要求,遵守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相关法规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规定,符合科研诚信管理要求。负责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申报单位对申请人的申报资格负责,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不得提交有涉密内容的项目申请。
9.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报送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同时,提交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与理由。
10.项目经费预算编制等应当真实、合理,符合《上海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及资金管理细则》的有关要求。
(二)申报方式
1.网上申报
重要创新技术攻关项目登录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s://www.shanghai.gov.cn),搜索“上海市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点击“一网通办登录”后,选择市农业农村委技术攻关项目,点击“申报”填报可行性报告,进行项目申报。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申报。网上填报时间:2025年10月21日10:00至11月10日10:00。网上填报可行性报告完成后,须在系统中提交,提交后不得修改,系统未提交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2.材料报送
系统提交可行性报告后,在线打印书面材料,采用A4纸双面印刷,一式六份,申报人员应签章,申报单位应审核签章,其中涉农区注册单位应经区农业农村委初审盖章。下载中心下载文件袋样张及承诺书,承诺书中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申报单位应签章。
所有材料装入文件袋,贴上文件袋样张,在受理时间内送达材料受理部门,不接受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达的书面材料。未在规定时间内报送材料的或纸质材料与系统提交材料不一致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材料受理时间:2025年11月12日17:00前。
材料受理地址:仙霞西路779号3号楼1楼3108室。
3.形式审查
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材料受理之后,根据申报要求及相关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不通过的视为无效申报且不得进入后续评审。
4.联络人
项目联系:52162106
系统填报支持:021-31579588-8108 18221535262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