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党组高度重视退捕渔民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积极组织协调各地有关部门在沿江省(市)建设31个“渔民驿站”,让这些驿站在政策宣传、帮扶就业、乡村振兴、保护与传承长江渔文化等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开展帮扶就业。发挥“渔民驿站”根在乡村、熟悉乡情的优势,通过“村村响”广播、村组微信群会等渠道,宣传禁捕退捕政策,组织退捕渔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和专场招聘会,推动国家转产就业和安置保障措施落实落细。安徽省望江县等“渔民驿站”组织退捕渔民从事池塘养殖,通过集体经济发展带动渔民增收,取得了良好效果。
改善村容村貌。聚焦乡村环境整治,聘用退捕渔民开展“渔民驿站”周边环境绿化美化行动,治理脏乱差、整治危房裸房,既解决了部分退捕渔民生计问题,又推动了美丽乡村建设。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湖北省宜都市白水港村等地通过“渔民驿站”组织开展环境整治,为村民生活休闲、娱乐健身、文化交流提供了绿色优美环境。
传承长江渔文化。加强长江传统渔文化保护,有的“渔民驿站”设立渔文化陈列室,收集、修复渔民捐赠的渔船、渔具、生活用品等;有的开展“划渔船”“踩莲跷”“打渔糕”等活动,多种形式宣传渔村、渔民独有的传统渔文化,让社会公众加深了解和体验,也让退捕渔民有了思想和感情上的寄托。
建设精神文明阵地。在“渔民驿站”设立农村书屋、电影放映室、老年活动室、健身房等,组织茶话会、戏曲观赏、广场舞教学等活动,打造渔村群众文化娱乐新阵地。通过党员开展志愿服务,对接帮扶老人和困难群体,组织免费理发、家电维修、医疗咨询等,让“渔民驿站”有家的温暖,彰显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