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发展规划司党支部认真落实部党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要求,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为县谋发展、为民办实事、为企拓商机”的实事,创新管理机制,集聚现代要素,聚合资源力量,帮助园内各类主体解决发展难题。产业园逐渐成为各方认可的县域农业“一号工程”、农民增收“幸福工程”、农业农村一体推进“民生工程”。
创新组织管理机制,推动地方党委加强领导。指导地方成立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所在县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统筹解决产业园创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县级政府建立产业园管委会等管理服务机构,承担规划建设、营商环境、招商引资等统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参与产业园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共建格局。
创新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支持产业园探索“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土地入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将农民与加工企业间的产品买卖关系转变成合作关系,帮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目前,园内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万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1%。
创新园村共建机制,壮大村集体经济组织。推动产业园统筹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置、美丽新村建设,实现产业园区、农村新型社区、乡村生态功能区“三区”同建,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鼓励村集体以集体资产量化入股方式参与产业园建设,盘活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闲置资产,满足园内二三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据统计,200个国家产业园村集体平均收入达到59万元。
创新政策保障机制,吸引各类主体入园兴农。支持产业园将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产业基金、融资担保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据统计,国家产业园总产值平均达到78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用于种养基地、产地初加工设施、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65.4亿元,占奖补资金总量的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