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日前,绩溪长安镇下五都横塘迎来了尊贵的客人,国家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畜牧所赵辉玲研究员,黄冬维副研究员等组成的家兔团队一行五人进村入户,开展为期两天的皖系长毛兔种质资源普查摸底工作。
来到养兔能手许忠云兔舍,据许忠云介绍,鼎盛时期,养殖规模达到1200余只,年净收入50余万元。虽然近年兔毛价格持续低迷,但兔品种好,产毛量高,只均年收益100元左右。谈起成功经验,毫不隐瞒,紧盯市场,做好科学养殖与兔毛单产两大文章,关键是要有好的品种。
走进养殖大户许明生兔场,赵辉玲拎起兔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介绍道:“农业部2011年3月举办‘送良种·惠百姓’活动赠送给绩溪皖系长毛兔300余只,10余年来,为绩溪长毛兔品种改良和科学养殖提供了素材和技术支撑。皖系长毛免适应性强、抗病力强、产毛量高,是我国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种,也是目前安徽省唯一保护的家兔品种。尽管市场波动,价格下降,兔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但皖系长毛兔仍然受到养殖户的欢迎。”
步入“绩溪养兔大王”汪夏木的养殖场,主人回想起当年的辉煌,高峰时,皖系长毛存栏3000余只,年纯利润在百万以上,由于兔毛市场低迷,仅库存兔毛达20余吨,目前养殖场处于皖系长毛兔保种阶段,期待市场价格的复苏。
赵辉玲介绍,“开展皖系长毛兔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工作,眼下的主要的工作是结合皖系长毛兔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家底,有效地开展保护,重点是对接纺织市场需求,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进一步提高产毛量和品质,提高产品的价位和市场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长毛兔养殖是该县农民传统的家庭副业,县委、县政府将长毛兔养殖作为畜牧业重点加以引导,一度在长安、上庄等乡镇掀起饲养热潮,特别是皖系长毛兔引进后,高峰时,从事皖系长毛兔养殖专业大户达300户,许多兔农从中获益匪浅。然而受兔毛价格持续低迷,农民养殖积极性严重受损,有的村庄甚至出现兔农宰杀种兔弃养的现象,种质资源保护又成为首要任务。
据悉,自2016年以来,我县历久长毛兔养殖专业合作社与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皖系长毛兔资源保护与品种选育工作,主要采用活体保种,通过科学选种选配,家系等额留种等办法,有效控制近交,保证种兔性能得到充分发挥。2020年12月,该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