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我省“转型出雏型”的关键之年,为持续推进我区 有机旱作农业向纵深发展,有机旱作农业是山西农业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的重要指示为我省现代农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3年多来,全省上下坚持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带动现代农业,有机旱作农业成效显现,特优农业大踏步向前。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推出有机旱作农业小麦栽培意见:
一、旱地小麦“一稳四改”集成技术
尧都区十年九旱,旱地小麦耕作整地质量差,伏期蓄水少,土壤肥力水平低,产量低而不稳,一直徘徊在200 kg/亩左右,严重影响了全区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推广示范旱地小麦“一稳四改”集成技术,能有效打破限制旱地小麦增产的“瓶颈”,大大提高旱地小麦产量品质,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旱地小麦“一稳四改”技术是山西省小麦研究所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实践证明的一项不仅增产、稳产,而且适用性强、操作简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全新技术。该项技术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选用耐旱广适稳产型品种
选用成穗多、穗粒数和粒重稳定的中强筋品种,如临丰3号、晋麦92、品育8161、晋麦47、运旱20410等。
(二)改“四早三多”早深耕为适时深耕
改传统的“四早三多”(早灭茬、早深耕、早细犁、早带耙、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旱作农业技术为适时深耕。夏收时机械收获收割留高茬秸秆全部还田,收获至7月下旬麦秸覆盖保墒;8月上旬至8月中旬深耕(松),纳雨蓄墒增加土壤蓄水量,深耕(松)时亩施过磷酸钙30公斤。
(三)改播种氮磷同施为磷耕种分施
深耕施50%磷,播种时施氮和剩余磷,增加磷在耕层分布深度,促根下扎,增强抗旱能力,提高氮磷肥利用率。
(四)改全施化肥为增施有机肥减氮磷。
为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抗旱性能力,减少化肥用量,可增施有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播种时亩施纯氮 8公斤(折合尿素17.5公斤),纯五氧化二磷5.6公斤(折合过磷酸钙45公斤),氧化钾3.5公斤(折合硫酸钾7公斤)。
(五)改传统播期为适期播种
随着冬前气温升高,积温随之增加,适期播种可避免麦苗冬前旺长,减少养分和水分消耗,培育冬前壮苗。因此,要将传统播期推迟7—10天,我区旱地适播期9月28日至10月4日。
(六)集成配套技术
1、顶凌期镇压、锄划浅耙耱。播后镇压,确保苗全苗匀。冬前耙耱保墒,顶凌期耙耱镇压,提墒提温促苗早发。
2、病虫草害绿色防控和后期“一喷三防”。播前拌种,冬前化学除草,科学防控红蜘蛛、麦蚜和白粉病,后期“一喷三防”,延衰保粒重。
二、旱地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
(一)统一沟播
在示范区内统一采用沟播机进行播种,播种作业时要求开沟、施肥、播种、镇压一次完成。同时,为了进一步验证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模式的增产效果,设置不同模式的播种试验1个。
(二)集成配套高产技术
旱地小麦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推广项目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的同时,要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重点推广以下技术:
1、推广优良品种
在示范片全面推广优良品种,主要品种为临旱536、晋麦90、长6359等,力争使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
2、适期适量播种
播种过早,冬前群体过大旺长,水肥消耗大,抗冻性差、病虫草害严重,春遇干旱极易早衰;播种过晚,冬前一旦形成弱苗,冬后很难转化为壮苗。我区适宜播期为9月20—30日。宽窄行探墒沟播技术模式的播种量比常规播种适当增加2-2.5公斤,适宜播量为10-12.5公斤,播期推迟,播量适当增加。
3、配方施肥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亩施有机肥2-3方,纯氮10~12.5公斤,磷(P2O5)5~7.5公斤,钾(K2O)2~3公斤。
4、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白粉病、锈病、蚜虫、红蜘蛛以及杂草等病虫草害的防治。
5、 搞好后期“一喷三防”
在小麦生长后期,叶面喷施叶面肥、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液,即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35-50千克,加10%吡虫啉乳油10-15毫升和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50-70毫升,在扬花灌浆期叶面喷施,防病、治虫、补肥,预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产量。
6、适时机械收获
小麦完熟初期要及时收获,留茬高度15~20cm。
(三)大力开展专业化服务
在示范区内,积极支持规模化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建设,依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及农机户、病虫草害综合防治专业队,大力开展社会化服务和病虫草害统防统治。
原文链接:http://nyncj.linfen.gov.cn/contents/1512/95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