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10月上旬,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副首席张思涛、张鸿琼,岗位专家陈劼组成专家组赴穆棱市共和乡六峰村开展实地踏查与调研,对六峰村申报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第二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调研组围绕秸秆与畜禽粪污资源、风光资源可利用性、公共负荷及既有设施运行等开展点位勘察,走访了典型农户院落、小水电、辣椒生产基地、生物质压块站、垃圾处理站和集中供热站。
张思涛副首席指出,六峰村要以多能互补、分段推进、实测验收为总原则,优先建设示范性强、群众受益直观的单元工程,边建边测、滚动优化,让工程建设、数据记录与减排成效同步。建议通过六项工程措施压茬推进:一是对老旧农宅开展围护保温和门窗密封改造,形成样板户,并以实测能耗下降情况;二是利用可用屋面、房前屋后闲置园田地和公共建筑,分期建设分布式光伏,远期叠加农光互补的并网与消纳场景;三是更换太阳能路灯,覆盖主干道与重点区域,配套储能与一体化控制,提升夜间照明与安全;四是利用“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政策,因地布设风力发电机,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五是普及阳光棚,通过保温降低能耗,增强采光被动增温;六是完善压块燃料与高效生物质炉具的“燃料配送—炉具选型—用户培训”体系,建立燃料质量标准和补换料机制,减少散煤与低效薪柴使用。
张鸿琼副首席表示,要聚焦核算边界、基准情景、数据采集与MRV系统(监测、报告与验证系统),采用年度核算与产品强度双口径并行,确保数据可追溯,成果可用于交易和绩效结算。技术团队将为六峰村开展风光资源评估与居民用能模拟,完善燃料供应与设备选型,并提供施工图纸、设备清单和运维手册,保障项目的可建设性、易操作性和长期维护性。同时,建议建立统一能碳数据平台,汇聚光伏、风电、路灯、炉具和阳光棚等关键数据,定期生成月报、季报和年报,并配合第三方核验,确保数据清晰、减排可核算、运行可追溯。
共和乡党委政府表示,将对标省级与项目办要求推进申报,统筹用地、并网、施工组织与资金配套,压实责任、倒排工期,确保要素匹配、边界清晰、指标可核。以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推进建设与运维,完善燃料供应与费用结算机制,兼顾可负担与可持续。组织村民参与设备安装与日常管护,建立农户用能台账并公示,提升农户参与度与获得感。
调研组建议,要将培训制度化,从原料保障、设备选型、配套储能与调度策略提出可操作要求,建立村级能管员与服务商“双线运维”机制,完善安全与冬季极端天气应对预案,确保供热、照明与通信等关键负荷的韧性与连续性。
下一步,体系专家团队将指导六峰村完善试点申报文本与可研深度技术方案,细化工程容量、投资预算、施工计划与绩效指标,建立“样板先行—分区复制—整村覆盖”的推进路径,成功申报“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第二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