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以前哪想过,咱这大山里的鄂伦春村寨,能靠一堆篝火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人。”夜幕初垂,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的广场上,篝火正燃。村民孙大娘一边整理着绣花衣领,一边和游客分享着增收的喜悦,“我在篝火晚会上表演非遗歌舞,一个月能多挣一千多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拥有鄂伦春民俗旅游4A级景区资源,如何将独特的生态优势与文化底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新生乡党委的答案是:以党建为“红色火种”,点燃文旅融合的“振兴篝火”。
今年,新生乡精心组建起一支由26名党员骨干组成的文旅服务队。从策划到执行,从宣传到保障,这支队伍活跃在文旅产业的各个环节,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过去零散的民俗表演、篝火晚会,被整合成“梦回鄂伦春”品牌活动,实现了从“零星火苗”到“聚力成焰”的跨越。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让“梦回鄂伦春”品牌走出深山,党员服务队主动做起宣传员。在黑河市爱辉区夜市支起宣传摊位,“转发朋友圈集赞,可免费坐大巴参与篝火晚会。”热情的介绍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深入机场、博物馆驻点推介,与村民组成直播队将篝火晚会和精彩的非遗表演实时传递。
党员服务队还赴哈尔滨对接旅行社,定制线路、优化政策。“不能让‘深山篝火’被大山阻挡!”新生乡党委书记张辉表示。通过线上线下多维发力、精准营销,“新生篝火”的知名度显著提升,游客数量稳步增长。
游客引得来,能否留得住?党员服务队用贯穿全程的“贴心服务”给出了答案。免费大巴上,党员做起了导游:“车上备有晕车药。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鄂伦春文化……”贴心服务和专业导览,从旅程伊始便提升了游客的期待感。
进入景区,党员更是化身多面手,既当博物馆讲解员、迎宾引导员,也当安全守护员。“讲解得特别好,服务也贴心,现场还有医护人员待命。我们玩得特别舒心。”河南游客刘女士感慨。有温度的服务成为最动人的口碑,让游客真正“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如今,“梦回鄂伦春·篝火狂欢夜”已成为新生乡的“金字招牌”,带动了村民增收。新生乡成功跑通了一条“党员领航、旅游撬动、群众增收”的致富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吴洁灵 张艺馨 记者 赵吉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