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的岩植高效智慧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基地,基地两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农业大棚特别引人注目。走进大棚内,空气凉爽舒适,一株株青翠欲滴的瓜苗把整个大棚染得绿意浓浓。
港口区光坡镇沙螺寮村的岩植高效智慧农业产业示范项目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占地面积约18亩,项目计划投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400万元,由沙螺寮村民委员会与广西雾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雾野公司)合作运营,实行“集体经济+公司运营+农户”合作发展模式。项目于去年11月开始动工,今年初已完成一期项目建设,4月初正式投产种植。该项目采用岩植高效智慧无土栽培技术,以珍珠岩基质为主,综合了传统基质栽培、水培和气雾栽培的优点,精准自动控制光照、温度、湿度、营养液浓度等植物生长环境因子,通过营养液不断循环回流利用,巧妙解决了传统土培水肥损耗大、水培烂根等问题,使作物快速生长。据了解,该基地每年可种植水果青瓜5茬,产量约110吨,产值约90万元。
“我们沙螺寮村靠近海边,土地贫瘠,传统种植业收益甚微。岩植高效智慧农业产业示范项目的引进,有效打破了我们沙螺寮村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的僵局,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约20万元。”光坡镇沙螺寮村驻村工作队员王中魁说。
沙螺寮村村民黄玉媛正在基地干活。
一个在大棚内忙碌的年轻身影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只见她熟练地把藤蔓上细长的触丝掐掉,用夹子把瓜蔓精准地固定在细绳上。经过交谈,笔者得知此人名叫黄玉媛,是岩植高效智慧农业产业示范项目的工人,主要负责种植、育苗、物流等环节的工作,也是沙螺寮村最早以土地经营权入股项目的村民。原来,该项目所处位置原先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弃虾塘,为了项目顺利落户,沙螺寮村委积极发动群众充分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把虾塘“变废为宝”,发展智慧农业产业。黄玉媛也看到智慧农业的广阔前景,积极响应号召,带头第一个签订了协议书参与入股,并在项目基地找到了工作。“能在家门口找到如此轻松的工作,且每个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我觉得很满足。”黄玉媛高兴地说道。
为提高项目联农带农效益,目前,沙螺寮村已发动党员在内的6个股东将土地经营权入股项目,按照土地入股比例每年可获固定分红6万元。项目投入生产后的第一年,由雾野公司独立运营并负责无偿培育当地群众种植技术,村集体按投资额的5%参与分红。从第二年起,由村集体联合群众采取“家庭农场”承包模式进行种植管护,雾野公司负责技术指导,本村农户零门槛拎包入驻村集体大棚,按照一个农户负责一亩的方式进行种植管护,可为至少13户家庭实现稳定增收。另外,该项目在种植、育苗、摘果、物流等环节可向当地群众提供10多个就业岗位。
“下一步,我们将在大棚旁边建设冷库房、分拣房、工具房等配套用房,并与雾野公司合作对成品进行深加工,扩大市场份额。”港口区光坡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韦克斌告诉笔者。在沙螺寮村委会,笔者还看到了水果青瓜的深加工样品,有青瓜面包、面条、包子、馒头等,款式多样,项目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项目落户,对我们整个港口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现代智慧农业将成为我们港口区的农业主导,源源不断为农民增收致富、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动力。”韦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