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特产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理论实践 > 正文

广西水稻增密增穗技术手册

发布时间:2024-04-22来源: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作者:佚名

  

  一、水稻合理增密增穗基本要求

  (1)增加用种量。杂交稻用种增加到 1.3-1.6 公斤/亩;常规稻用种增加到 2.5-3.0 公斤/亩。

  (2)增加秧盘数。抛秧塑盘用量增加到 50-60 盘/亩(大田)(434 孔/盘)或 60-65 盘/亩(大田)(353 孔/盘)。机插硬盘用量增加到 20-22 个/亩(大田)。

  (3)增加抛插秧密度。杂交稻每亩增加0.1-0.2万蔸,密度提到1.8-2.2万蔸/亩;常规稻每亩增加0.2-0.3万蔸,密度提到2.0-2.5万蔸/亩。

  (4)增加有效穗数。杂交水稻每亩增加到18万穗以上,常规稻每亩增加到20万穗以上。

  

  二、选优良品种

  突出选用高产优质的品种;中低产田以穗粒兼顾型品种为主,高产田以大穗型品种为主。

  双季稻区早稻、晚稻品种生育期相加:桂南不超过250天,桂中240- 245天、桂北225-230天。

  

  三、精播种、育壮秧

  (1)规范播种程序。严格按照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催芽、播种等流程进行。

  (2)选好育秧方式。抛秧的以大田塑盘集中育秧为主,机插秧的以工厂化集中育秧为主。做到稀播匀播。

  (3)增加播种量。抛秧育秧播种量:

  每盘播种量:434孔秧盘每盘播种量:杂交稻25-30克,常规稻40-60克;353孔秧盘每盘播种量:杂交稻23-25 克,常规稻 38-50 克。配套使用壮秧剂或旱育保姆。

  机插秧育秧播种量:杂交稻 75- 100g/盘,常规稻 100-125g/盘,大田插植20-22盘/亩,每亩增加2-3张硬盘。

  (4)大田育壮秧。早稻注重防寒保温,晚稻可覆盖无纺布或遮阳网防雨防晒和防鸟防鼠。移栽前5天要施好“送嫁肥”,移栽前3天要施好“送嫁药”。

  

  

  大田育秧

  

  工厂化育秧

  (5)工厂化育好秧。适宜机插秧的毯状秧苗应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秧根盘结不散。

  

  毯状秧苗

  

  四、适龄移栽,增加插秧密度

  适龄抛栽:早稻秧龄20-30天,晚稻秧龄15-25天,在叶龄3.5-4.5叶时移栽。适宜机插秧龄和苗高:早稻15-20天、苗高12~18厘米,一季稻和晚稻12-15天、苗高12~20厘米。

  机插要求:早稻株距10~12cm,常规稻每穴4~6株,杂交稻每穴2~3株;晚稻株距10~12cm,常规稻每穴3~5株,杂交稻,每穴2~3株。插秧深度1~2厘米,浅栽促分蘖。

  

  

  大田增密机插秧

  

  五、管好肥水健苗增穗

  (1)施足基肥打好底。耙田整地前施入基肥:农家肥500公斤、尿素9~10公斤、钙镁磷肥18~25公斤,氯化钾8~12公斤,使禾苗早生快发,生长健壮。

  (2)施好分蘖肥促苗数。移栽后5~7 天,结合撒施本田除草剂每亩施尿素7~8公斤,促进及时分蘖和一、二类禾苗的形成。

  (3)施好穗肥促大穗。露晒田后,在幼穗分化初期,及时追施穗肥,每亩施尿素4~5公斤、氯化钾6~8公斤,促长成大穗。

  (4)施好粒肥促粒多。齐穗时,每亩施尿素2~3公斤,增加实粒数。

  (5)后期“一喷多促”增粒重。在灌浆初期用 0.3%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液飞喷1-2次,促进灌浆鼓粒,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

  (6)科学管水健壮植株。分厢栽培,以水调气,厢宽3-5米,移栽后开好厢沟、十字沟和四周排水沟,做到内外沟系配套,能灌能排。够苗前薄水灌溉,每亩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开始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扬花期浅水灌溉;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收割前7-10天排干田水。

  

  

  

  

  六、防灾减灾,减损促产

  (1)管控病虫,减损促产。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化学防控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鼠螺害,减少病虫危害损失,实现减损保穗保产提产。

  (2)管控灾害,减损促产。根据气象天气变化防范应对低温阴雨、高温干旱、台风暴雨洪涝灾害、寒露风等自然灾害,做到灾前预防措施在前、灾后恢复生产措施到位。

  

  

  


原文链接:http://nynct.gxzf.gov.cn/xwdt/syjs/t1828725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项目网站简介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有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相应主体负责。特产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特产协会官方网站--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内参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2-2020 tcncw.org.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596号-14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340号
联系电话:010-58471778 手机:15340107939 监督电话:15010596982
联系邮箱:zgtczxwx@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