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特产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特色产业 > 正文

腾冲市聚焦“大健康”产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区——走好“牛”路子 做好“药”文章

发布时间:2022-03-14来源: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作者:佚名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近年来,保山市腾冲市聚焦“大健康”产业,走好“牛”路子,做好“药”文章,以发展有机、生态、绿色食品为主,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化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国家级示范区。

  打造“绿色肉牛”食品牌

  腾冲山区面积大、森林覆盖率达 75%,统一规模建设肉牛养殖场受林业、土地、环保等限制并不切合实际。为此,围绕打造全省优质肉牛生产优势区和深加工基地的目标,腾冲市创新性地提出了“1+3+6”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即:在全市每个有条件的行政村至少建设1个存栏不低于300头肉牛的养殖场,每个养殖场周边配套600亩左右的饲草饲料基地。采用“1+3+6”模式发展肉牛产业,以村为单位、分散点式建设养殖场,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充分发挥其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既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产业,又节约了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截至2021年8月,该市动工建设的181个肉牛养殖场,已有164个建成完工,还有17个未完工的也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

  “1+3+6”肉牛产业发展模式加速了腾冲肉牛产业的发展,使肉牛产业发展有了好的基础和条件,有了产业链发展的雏形,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腾冲市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8个、国家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1个、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2个、云岭牛扩繁场1个、万亩人工观光牧场3个,有肉牛生产经营主体545个。

  在肉牛产业发展过程中,腾冲出台了《腾冲市关于“1+3+6”模式发展肉牛产业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腾冲市肉牛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试行)》等政策措施,全方位支持肉牛产业发展。并以村(社区)党支部牵头,积极为企业、养殖大户、群众搭建发展平台,实行“国有公司+党支部+大户+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方式,促进肉牛产能快速增长。2020年末,腾冲市存栏肉牛12.53万头,出栏5.08万头,实现产值9.78亿元。2021年,肉牛产业预计可带动8万余人增收,牛场租赁预计年均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000余万元。到2035年,预计肉牛存栏达45余万头,产值达100余亿元,带动16余万人就业。

  腾冲推进“政研合作”,同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签订《肉牛产业合作协议》,建立政府与科研机构合作,成立腾冲市肉牛产业研究院,聘请国内外专家作为产业发展顾问,共同推进肉牛产业的“政研合作”模式,为把腾冲肉牛产业打造成为100亿级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打造“一县一业”中药材

  腾冲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中药材资源丰富、制药历史悠久、中医药文化厚重,是云南省首批被认定的“云药之乡”“一县一业”中药材示范县。以此为契机,腾冲先后制定《腾冲市“一县一业”示范创建管理办法》《腾冲市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扶持政策》等政策。从2019年开始,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全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到2020年,腾冲中药材产业规模化不断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2万亩,产量达1.6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3.8亿元,实现加工产值27.7亿元。种植(养殖)品种64个,规模发展品种8个;种植万亩以上的品种有3个、5000亩以上的品种有4个、千亩以上的品种有9个;种植规模达千亩以上的种植基地65个、百亩以上连片种植基地375个;并建成3.5万平方米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建成中药材初加工厂3个,中药材种植(养殖)初具规模。

  在中药材产业规模扩大的同时,专业化程度也得到不断提升,培育了银杏、滇重楼、厚朴、石斛、丹参等1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完成绿色有机中药材重点发展区域划定5万余亩,林下仿野生中药材种植面积6000亩,中药材有机基地认证3.28万亩;搭建了中药材产业综合服务平台、中药材交易信息平台、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服务平台、中药材产业绿色技术服务平台、腾药康养服务平台5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占地11平方千米的腾药产业园及伴手礼加工园区,共引入生物制药、伴手礼加工企业24个。

  截至目前,腾冲市从事中药材种植(养殖)的新型经营主体336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户;从业农户60489户、15.12万人,劳务用工236万个,实现务工收入1.65亿元,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农户15106户,带动1957户脱贫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通讯员:李寿好 段生绍)


原文链接:https://nync.yn.gov.cn/html/2021/zhoushilianbo-new_1105/381002.html?cid=3013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有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相应主体负责。特产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内参特产内参 tcnc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