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特产内参
当前所在:首页 > 资讯动态 > 正文

密云“家庭农场”崭露头角

发布时间:2022-03-14来源: 北京市农村农业局作者:佚名

  

  一家五口人,种植14个设施农业大棚,年收入实现100余万元,以科技引领农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小而精”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让种植户李柏生真正实现“土里刨金”。

  

  一大早,在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李柏生家的大棚内,采摘、分拣、包装,一家人忙碌的身影在大棚内不停穿梭,看着一筐筐诱人的西红柿,丰收的喜悦难以掩饰。

  

  “这两天订单真的挺多的,我摘的就是今天早上顺义来的订单,光这一单就能卖6000多。”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种植户李柏生说道。

  

  李柏生家共有14栋设施农业大棚,以种植原味西红柿为主,50亩地的农业生产全部由家里的5口人来承担。借助科技农业生产技术,现在每个棚、每棵苗在湿度、温度、光照等方面都有了全周期监测。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了精准施肥、精准浇水,提高了果蔬品质;一系列的省力工具减轻了他们的劳动强度。

  

  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种植户于立争向记者介绍道:“比如开口器,以前我们都是人工,现在我们一按钮,它自动就打开了。以前都用沾花授粉的方式,现在蜜蜂授粉采蜜,平时还会有技术专家指导,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

  

  现代农业生产实现了精耕细作,合理灌溉取代了粗放经营,农民从“望天吃饭”到现在的“看天管理”。如今,李柏生一家在科技支撑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文件精神提出的,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他看准了时机,成立了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据巨各庄镇后焦家坞村种植户李柏生介绍,最早的时候就种3个棚,那会收入也不多,后来加入家庭农场,现在种了14个棚,一家人都在这干,比那会儿挣得多了,自产自销也能接触到更多的客户,销售量要比以前大了,一年也卖100多万。

  

  家庭农场的蔬菜都是自产自销,大部分供给附近城市的菜商,还有一部分销往加工型企业。随着市场上蔬菜供应量的增加,让田间交易量上涨了不少,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据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冯宝军介绍,家庭农场是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今后支持的一个方向,也是国家的一个方向。家庭农场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三五十亩地,能够带动一家子人致富,形成一定的产业。目前,这种家庭农场在密云有二三十家,密云区农业服务中心将来也会出台一些政策扶持,对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家庭农场在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中逐渐展露头角,凭借“小而精”的灵活特性,创造出小规模“大收益”的盈利模式,振兴了农村业态。


原文链接:http://nyncj.beijing.gov.cn/nyj/snxx/gqxx/23549532/index.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本站部分信息有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其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民事相应主体负责。特产内参 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中特时代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主办--全国特产行业信息化应用平台
特产内参特产内参 tcncw.or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3596号-14
联系电话:010-57028685,监督电话:1501059698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院西配楼。
客服QQ:871104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