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姚庄村是该区确定的宅基地改革先行试点村,全村面积50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300余亩,有620余户、2200人。宅基地中,一户一宅的445户,一户多宅2户,一宅多户108处,有闲置住宅48户,闲置宅基地7宗,坍塌房屋40户。自试点启动以来,村委会在该区宅改办精心指导下,紧紧依靠农民群众,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群众满意“三有一满意”,退出闲置宅基地114户、71宗、面积25.7亩,保障了户有所居,村庄环境进一步改善,村民有了收益,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
一、党建引领,让宅改“改得实”。宅改工作矛盾点多,农民传统思想严重,姚庄村委一班人,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决定从村庄中间的114户空闲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拆除退出开始破题开局,将这些闲置宅基地最大限度利用好。一是组织党员学习《农村宅基地政策文件汇编》、《规范宅基地审批管理明白纸》、《农村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问答》等资料,统一思想,首先使党员提高认识,明白“为什么改”、“改什么”、“改的好处”。二是将64名党员分到8个村民小组,每组8名党员,负责群众思想工作,并征求涉及村民对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的意见和建议。三是组织党员在村庄街道悬挂26条标语口号,利用板报栏、微信公众号、大喇叭、房屋墙壁等向村民宣传宅改政策,印发3000本宣传手册,上门入户为村民宣传讲解宅改有关知识,切实做到了户户知道、人人知晓。
二、规划先行,让宅改“改得稳”。村委组建了工作专班,通过走访农户和座谈,全面摸排农户老宅问题,积极化解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村民后顾之忧,确保群众满意。村委在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指导下,根据村民意愿,召开全体党员、村民小组和老党员、老干部、老代表、老乡贤、老教师“五老”专题会议8次,制定了拆除方案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规划,并编制了2021年到2035年宅基地改革发展规划,将宅基地改革区域内规划主街道12米,设计了两层联排新民居两种户型,配套建设停车场和有绿化带的主街道和花园,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实现新建房整齐美观,彻底改变建房无规可循、有法不依、有新房无新貌的旧格局。
三、村民自治,让宅改“改得好”。姚庄村以村民事务理事会为主体实施宅改工作,完善理事会章程,在群众民主推荐、民主协商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力量,建立了一支“愿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理事会队伍,赋予了理事会8项权力和12项职责,坚持运用共商、共识、共建、共担、共享“五共”工作法,让群众在资金使用上有知情权、村庄规划上有话语权、村庄建设上有表决权、项目招标上有监督权,群众参与改革的心更齐了、气更顺了、劲更足了,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在拆除工作前,区宅改办和农业农村局多次组织理事会和相关人员学习培训,在基本制度框架下,精心酝酿,结合村庄实际民主确定拆除方案。拆除过程中,党员干部、理事会成员带头响应村委号召,带头拆除自家闲置的房屋,带头清运建筑垃圾,带头为村里办实事做好事,全村没有出现一起村民阻工和上访事件。
四、健全制度,让宅改“见实效”。先后制定了《姚庄村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管理制度》、《姚庄村宅基地无偿退出管理制度》、《姚庄村宅基地流转管理制度》和《姚庄村盘活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利用管理制度》等,规定对建新未拆旧、“一户一宅”超面积坍塌的房屋实行无偿退出,涉及宅基地21宗、38户,面积9.3亩;对依法取得宅基地超面积部分实行有偿退出,通过村民理事会议价和协商的方式,对房屋建筑完好的按照每平方米20元进行补偿,对于房屋破损的按照每平方米13元进行补偿,涉及宅基地50宗、76户、面积16.4亩。退出宅基地预留出12户新分配宅基地,其余由村集体和社会资本共同建设“中央厨房”,生产当地香醋、皮渣、熏肉、豆腐、豆腐干、粉条等农特产品。宅基地收益分配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每宗宅基地每年保底收益3000元;另一种按每年经营状况进行收益分配,分配比例为集体30%、企业60%、农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