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新的一年里,玉米会走出什么样的格局呢?对此我们有2大判断:
一、高位震荡
先上结论,我们的判断是:明年玉米最高价可能不一定会有多突出,但是玉米底部价格总体抬升。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决定玉米价格的是供需关系。
今年玉米产量增加,但是质量分化,并且随着天气的变化,质量分化不断加剧,这意味着市场真正的供需关系要看玉米的有效供给有多少,这意味着优质粮源将会变得越来越“抢手”。所以,玉米的质量分化可能会抵消部分玉米增产带来的优势。
而需求方面,当前市场普遍认为明年玉米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缺口。
2020年时,玉米进口量激增,主要原因就是玉米“缺口论”,再加上国内玉米冲天大涨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相关部门分析,在饲料中每减少玉米一个百分点,就会减少290万吨的玉米消耗,如果实现饲料中30%的玉米替代,那么就意味着玉米需求将会减少5500万吨。
而这个缺口就要依靠两个方面来补充:一是进口,二是替代。因此,明年的玉米进口量大概率仍会高企。而替代方面则有了新变化,随着小麦价格不断走高,以及今年冬播较晚,小麦的长势产量不定,明年小麦大概率会退出替代市场,将会有其他谷物补充。
但是无论是进口玉米还是替代谷物,都是充当的候补队员的作用,再叠加玉米的质量分化,玉米“缺口论”的支撑较为强劲。所以明年的玉米价格不一定会涨到多高,但是总体均价会提升,且在高位震荡。
二、波动加剧
既然高位震荡,为什么又会波动加剧呢?
第一个原因是天气的干扰。我们之前说过,天气不光影响售粮进度,而且还影响了玉米的质量,这里不再赘述。天气使卖压不断后移,使后续市场风险不断增大,一旦集中上量,市场就会引发巨大波动。
二是供需博弈持续而激烈。其实供需双方的博弈一直都存在,但是今年尤为剧烈。从需求方面来说,淀粉价格走高抑制了市场需求,使深加工利润回落,企业不敢大肆采购,多是随采随用。因此,这种阶段性的需求就决定了玉米既大涨不了,但是也难以大跌。
三是今年生猪养殖全线亏损,而明年仍然处于去产能阶段,因此养殖端的需求支撑不稳定。
四是从种植户角度来看,今年种植成本增高,包括地租、化肥、农资等成本都出现上涨,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谁也不会做赔本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