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10月23日,霜降节气。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区、梨树镇泉眼沟村四社千余亩玉米迎来了开镰时刻。 收割现场十分壮观, 央视、吉视传媒及市县多路媒体现场报道,许多摄影爱好者现场开展创作活动,宏旺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7台收割机在作业地块梯次排开,10余架新闻采访无人机盘旋在上空。9时许,随着作业指令的下达,7台收割机缓缓启动,现场顿时热闹起来。随着收割机的走行,成行成列的玉米秆瞬间倒下被粉碎后均匀撒在地里。10分钟左右,刚刚还望不到边际的玉米地被收割机开出一道10余米宽的口子,眼前豁然开朗。随后,在拖拉机的接驳下,收获后的苞米被送到晾晒场。据宏旺农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今年又是丰收年,按照目前的进度,预计五六天时间可以收割完毕。 一年多,这片被总书记亲临视察的地块来受到了太多人的关注,无数人来这里参观考察学习,“梨树模式”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得到推广,“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今年,为了加速“梨树模式”规范化推广应用以解决各级政府及合作社推广“梨树模式”的后顾之忧,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的总要求,保护好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梨树创新实施黑土地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通过土地集中连片、调整垄距、导航作业等有效手段,实现“梨树模式”生产过程标准化、规模化,具有可复制性。今年,梨树推广“梨树模式”耕种面积达232万亩,预计比去年增收8%-10%。 在收获现场,我们见到了黑土地保护专家、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王站长介绍道:“去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这一地块视察,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一年多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不断探索“梨树模式”升级版,基本做到了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的“五统一”,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我们要在玉米收获上做文章,在秸秆不倒伏的情况下尽量晚收,这是由于土壤上冻后,机械对耕地的碾压程度可以减小,而且苞米能在田间减小含水量,减轻收储企业负担。”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111/t20211102_827049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