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特产内参!
在第四届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即将开幕之际,10月13日,大河报记者前往北京,专访了福来咨询创始人、第四届郑州农博会2021大河农业品牌高峰论坛主题演讲嘉宾娄向鹏,请他从如何利用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以及农博会将如何赋能农业品牌打造等方面展开深度分享。
“寻根”+“塑魂”的品牌打造,成就中国菌菇深加工产业第一股
2021年1月21日,仲景食品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菌菇深加工产业第一股,同时,也带动了西峡香菇产业的品牌化、价值化发展,全县农民60%的纯收入来自香菇产业,成为西峡县富民强县的第一产业抓手。
那么,像仲景香菇酱这样的品牌打造的秘籍是什么?娄向鹏把它概括为“寻根”和“塑魂”。
“一家企业、一方政府,做农业品牌首先要做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而且一定要从寻找战略之根开始。什么是战略之根?就是你首先要明确你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规划企业经营使命、战略目标与路径、品牌结构等。”娄向鹏这样表示。而在寻找战略之根时,娄向鹏表示一定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主导产业的选择,二是产业根基的挖掘和务实。
“为啥要先选择主导产业?因为你的时间、经历和资源都是有限的,一个区域有再多的优势产业也不要齐头并进,要有先有后,不然会个个吃不饱、养不大。”说到这,娄向鹏向记者举了内蒙古兴安盟大米的例子。内蒙古兴安盟规划了“米、菜、油、糖、猪、禽、牛、羊”八大主导产业,但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上,决定优先打造兴安盟大米,作为兴安盟生态产业品牌化的“排头兵”。
在选定了主导产业后,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深入产业根基的挖掘与务实。“就比如刚刚说的内蒙古兴安盟大米,很多消费者第一反应是内蒙古不产大米,但如果站在东北大米的肩膀上,就是一条‘捷径’。”娄向鹏称。
“寻根”后的下一步,就是“塑魂”。什么是塑魂?就是要让品牌“有血、有肉”。“现代意义的品牌,除了我们看得见的用以区别不同品牌的名称、LOGO、吉祥物、广告语等,还有让用户感知的价值、个性等,外在反映内在,形式和内容完美统一,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品牌。”
河南农业品牌发展之路:应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迈进
河南一直是农业大省,不过,现在的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农业深加工只能说是相对领先。近年来,河南农业领先性和发展速度都变缓了。娄向鹏直言。
他介绍,发展速度变缓,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从企业看,近年来除了牧原、仲景等几个亮点企业外,河南缺乏在全国可以进行引领的企业。二是河南的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在全国范围看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河南农业的资源不匹配。而这主要源于对品牌打造的积极主动性不够。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河南农业品牌建设要从‘大而全’向‘强而优’转变,在‘专精特新’上下功夫。”
首先,从农业品牌建设的观念、路径和投入力度上进行强化。不一定追求做多大多全,但在一个品类里、一个领域里能不能做到最强、最优,才是应该考虑的问题。“就像国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一样,我们也要在农业品牌建设上树立‘专精特新’的概念。在做强、做优、迈向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
其次,要重视区域公共品牌的打造。通过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把河南优势产业的价值打出去,才能把产业发展的要素聚集起来,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而要做到上述两点,娄向鹏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企业双轮驱动。
记者了解到,在本届农博会上,娄向鹏将担任大河农业品牌高峰论坛演讲嘉宾,做主题为《从老大到伟大:新时代河南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演讲,并和光山茶油、信阳毛尖、温县铁棍山药、确山黑猪等众多河南农业品牌的相关领导进行圆桌对话。
“农博会是个非常好的抓手和平台。通过这样一个专业化、高端化的载体,能够把农业产业资源聚集起来,把人流、物流、信息流和产品流整合起来,让大家集中展示、交流、交易,互通有无,推动河南农业品牌进入3.0时代,这种机会并不多见。”娄向鹏称,“诚挚地希望大家都来听一听,看一看,说不定就能从中间汲取到企业发展的火花呢,对吧?”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侯冰玉